今年9月5日是我国第六个“中华慈善日”。市慈善协会自成立以来,一直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,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、热心捐赠的爱心人士。在第六个“中华慈善日”到来之际,我们对十个慈善家庭的事迹做一简要介绍。
十八年助圆一个“梦”——孙庆军
曾经的军人,成功的企业家,是对孙庆军的最好总结。2004年,天津市慈善协会举办首届“爱心成就梦想”慈善助学活动,孙庆军主动联系资助了6名困难学生,自此他开启一段自己的慈善之路,并一直坚持走到今天。
多年来孙庆军的慈善之举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家人的支持,孙庆军曾在一次采访中深情地说过,感谢我的家人对我这么多年慈善之路的理解和大力支持,要是没有全家人的支持我的慈善之路肯定不会走的这么顺畅。在他的带动下,现在全家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到慈善事业之中。爱人成为孙庆军的“耳目”和“帮手”。因工作繁忙,除慈善单位安排资助的家庭、学生和孤儿,其他资助对象,包括赈济灾区等,多是他爱人第一时间得到讯息再转告给孙庆军,也多是爱人陪孙庆军一起去参加一次次现场募捐活动。长子在默默行动。孙庆军的长子从2007年开始用一年年积攒的压岁钱参加“手拉手助学活动”。他拉手资助的小朋友是静海县孤儿董桂君,他已向董桂君同学资助1.5万元。他还一次次向汶川、舟曲、青海、吉林等灾区捐款总额达5500元。他都是自己做主捐完款项后再告诉父母,每次都得到家人的夸奖。小儿子也要献“爱心”.孙庆军的小儿子比长子小13岁,但他从3岁就开始和他哥比着献爱心,凡是他哥捐款的地方,他也争着拿出压岁钱来娟,哥哥捐多少,他也一定要捐多少。他每捐一次款,都会高兴地对家人说:“我也做好事了”。
孙庆军和家人善举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。但他认为自己的慈善之路还很长,只要有能力,他就有决心把慈善事业继续做好,并且会不断规划新的目标,为慈善事业作出更大贡献。
把肋困当成责任——崔江、王维敏夫妇
王维敏和老伴儿崔江都已经年逾八旬。王维敏是一名退休老军医。崔江是部队退休干部。夫妇二人共同做慈善已经十几年了。王维敏长年资助一位困难学生,从小学二年级开始直到她大学毕业,还经常给她送去书包、本、笔等学习用具。这位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业,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温暖和关爱。此外,她还资助了一名孤儿。夫妇二人每年都会向“迎新春慈善助困”活动捐款。今年元旦,两人还参加了市慈善协会举行的“迎新春慈善助困”募捐活动。此外,两人还参加市慈善协会开展的慈善助孤、救灾等项目。
两位老人还做志愿者,为社区居民服务。在夫妇二人居住的小区,每天都能看到崔江忙碌的身影,他自备垃圾夹、扫帚、三轮车等工具,义务清理环境。十几年来,光是垃圾夹就用坏了几十个。王维敏还是社区志愿者。
最美夕阳映慈情——邸占英
邸占英老人已经年逾八旬。2003年抗击非典,她就开始捐赠善款,会并成为协会会员,同时她还发动女儿和儿媳妇共同捐款。新冠发生后,她此后,市慈善协会每年开展的“迎新春慈善助困”活动,她都会坚持捐款千元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,她向疫情防控工作捐款。2020年的“迎新春慈善助困”活动,她不仅捐款千元,还捐赠轮椅一辆。
她还经常动员朋友一起捐款。2015年8月曾经组织八人小组捐款3700元。2019年她自己捐款600元,还组织家人和朋友捐款3000元。河南发生汛情后,她捐款500元支援灾区。
背负公益不停步——刘志毅
刘志毅先生是市慈善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。他始终关心关注慈善公益事业。2018年由市慈善协会举办的“盛世情暖 与爱同行”天津市对口扶贫公益慈善书画展暨爱心捐赠活动中,他积极组织爱心企业为活动捐款。2019年市慈善协会开展“爱心成就梦想”慈善助学活动,在他的引导下,他的孩子向活动捐款5万元。2020年,新冠肺炎疫情全国爆发后,他捐款10万元,用于疫情防控工作。同年,他向脱贫攻坚捐款10万元。
一片冰心为助孤——张军家庭
张军女士自2001年开始,主动参加市慈善协会开展的助学、助孤和助困活动。每年在慈善协会都能看到她的身影。2021年,“有爱,不再孤单”慈善助孤活动启动后,她出资1000元,资助一名孤儿。二十年来,她先后资助了十几个孩子。
她还积极参加志愿工作。从2007年开始连续几年,她都利用自己的业余到市慈善协会当志愿者,协助项目部工作人员做好慈善援助药品的发放登记、统计上报等项工作。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,由于协会人手不足,她都会主动到协会帮忙。
慈情带来好家风——李凤兰家庭
年逾八旬的李凤兰老人多年来积极参加市慈善协会开展的慈善助孤、慈善助困等活动。今年上半年,她就为乡村振兴捐款5万元,还向慈善助孤活动捐款1.5万元。李凤兰老人表示,愿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。
李凤兰老人不仅自己做慈善,她的家属也积极捐资助孤、助困,还通过创办的桐菲娅服装有限公司捐款。市慈善协会募捐财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,桐菲娅服装有限公司是本市一家服饰制衣的民营企业,从2011年开始参与“有爱,不再孤单”慈善助孤活动。十一年来,企业先后资助孤儿近300人次。2020年,公司积极响应党中央东西部扶贫的号召,捐款20万元,用于脱贫攻坚。之前,企业法人还以自己母亲李凤兰老人的名义,捐款30万元,用于蓟州区学校的操场改造,圆了山区孩子的“运动梦”。在他们看来,心怀慈善参与公益,既是一份情怀,也是一种责任,正因为如此,多年如一日捐款不间断,满满的正能量,深深的慈善情,帮助感动了无数人,充分体现出民营企业的担当责任。今年年初,公司向助孤活动捐款10万元,活动启动后,又捐款3.5万元。近期,该公司积极响应市慈善协会号召,向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捐款15万元。
慈善教育从父母做起——崔寒柏家庭
8月4日下午,市慈善协会走进前来捐款的一家人,父母及一双儿女。协会募捐财务部工作人员通过捐款登记得知,这个充满慈爱家庭的男主人,是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金奖获得者、全国著名书法家崔寒柏先生。崔寒柏先生说,自河南郑州等地发生水灾后,他和家人非常关注,希望尽力帮助灾区人民。于是,他想到了通过网上义卖作品,募集资金捐给灾区。之后,他将精心创作的作品展示到网上,得到网民的积极回应,网民们不仅称赞他的义举,更喜爱他的作品。很快,崔先生的义卖就收入到了16余万元的善款。在新华社记者的推荐下,他将全部义卖款捐给市慈善协会,请市慈善协会转捐灾区,以尽一位书法家的社会责任。
崔寒柏先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、天津市书法家协会理事。获得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金奖后,书法爱好者对他的作品关注度进一步提升,为满足大家的需求,他常在自媒体平台展示自己的作品,供大家欣赏。那天,随崔先生夫妇一起来捐款的孩子,目睹了父亲的善举后深受感染,执意捐出母亲给的百元零花钱,并表示也要以实际行动帮助灾区小朋友。
让慈善扎根在孩子心里——张天宇家庭
2018年开始,他和家人连续三年参加“有爱,不再孤单”慈善助孤活动。每年都捐助三个孩子。连续三年参加“迎新春慈善助困”活动,每年捐资3000元。2020年9月,张天宇带着刚刚升入初中的女儿张毓桐到市慈善协会捐款1万元,设立个人万元基金“育童爱心慈善基金”用于慈善助学项目。2020年,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,张毓桐捐款2350.61元零钱支持抗击疫情。2021年河南水灾,他们一家人还通过公益宝捐款支援灾区。
时刻不忘公益责任——孟宪泽
孟宪泽从小就参加慈善捐助。他曾经为四川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抗震救灾捐款3000元。他向宁河区和蓟州区的希望小学捐款1600元。自2006年至今,多次参加助学活动,累计捐款万余元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,他正在国外求学,得知国内缺少口罩,于是自费在国外购买捐赠口罩后寄回国内。
慈情相伴度晩年——刘玉琛夫妇
86岁的刘玉琛老先生和妻子,自2019年底至今,老两口每月都会向助学、助困等项目捐款。同时,他和妻子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河南水灾捐款。